金紫山省级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研究报告

admin昨天 22:35:03
 一、地理格局与地质奇观 金紫山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市北部官庄镇坛畈村,地处北纬30°53'—31°04',东经116°12'—116°25',与岳西、舒城交界,属大别山余...

 

一、地理格局与地质奇观
 

金紫山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市北部官庄镇坛畈村,地处北纬 30°53'—31°04',东经 116°12'—116°25',与岳西、舒城交界,属大别山余脉向东南延伸的中山地貌。主峰猪头尖海拔1539米,为潜山市最高峰,其地质构造以加里东期花岗岩为主,经燕山期造山运动与新生代风化侵蚀,形成了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。​


园区内拥有12处核心地质景观,包括因断裂构造形成的一线岗、金鸡门,以及风化作用造就的象形石景观凤冠石、狮王石等。主峰西侧的花岗岩断崖垂直落差达300米,岩壁陡峭险峻,是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运动的重要样本。民间传说此断崖为上古雷神惩戒所留,为自然景观增添了神秘的文化色彩。

 

二、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
 

森林资源

公园总面积 40.73 平方公里,依托驼岭国有林场,森林覆盖率高达 93.7%,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带。垂直海拔梯度(50-1539 米)形成三层典型植被带:​


低山带(<700 米):以青冈栎、苦槠为主的常绿阔叶林,群落结构稳定,是区域典型的地带性植被。​


中山带(700-1300 米):以枫香、茅栗、化香树等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与黄山松混交,多为次生林,反映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植被演替特征。​


高海拔带(>1300 米):局部分布黄山松纯林及高山草甸,受限于海拔和风力条件,草甸面积较小但生态独特。

 

植物王国

2022-2023 年专项调查显示,园区内记录野生维管束植物152科565属1025种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缕梅为与恐龙同时代的 "活化石",目前在园内以人工保育为主,2023年通过人工回归造林进一步扩大了种群。

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包括发现面积超5公顷的金荞麦、厚朴、杜鹃兰等。此外,园区还分布有毛叶山桐子、安徽荛花等安徽特有物种,是研究区域植物区系的重要样本。

 

动物秘境

2024年红外相机监测揭示了丰富的动物资源:

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安徽麝为中国特有濒危物种,金紫山是其重要的栖息地之一;

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包括勺鸡、白颈长尾雉等;

三有动物小麂种群密度达3.2只/km²。

据统计,该生态系统涵盖28种哺乳动物、155种鸟类及23种两栖动物,构成了华东地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,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

三、水文气象特征


金紫山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受海拔影响(主峰1539米),年均气温14.2℃,年降水量1450mm,相对湿度78%。山体拦截水汽形成独特小气候,年均雾日达110天,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适宜的湿度条件。


主要水体包括:


筛月潭瀑布:落差80米,丰水期流量达2.5m³/s,水流倾泻而下,形成壮丽的自然景观。


白龙井:花岗岩裂隙泉,水温恒定14℃,日均涌水量120吨,水质清澈甘甜,是优质的天然饮用水源。


山体年涵养水源约1.2亿立方米,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,成为潜水河的重要补给源,对区域水资源调节起到关键作用。

 

四、生态价值与保护实践


碳汇功能

基于潜山市林业局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(2024),园区乔木层碳储量测算达68.3万吨,相当于吸收250万吨CO₂,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。负氧离子浓度峰值超30000个/cm³,是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浓度的300倍,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的空气环境,成为天然的"森林氧吧"。

保护体系

金紫山与万佛山、枯井园保护区积极构建生态廊道,尽管部分区域仍存在人为干扰,但通过"天-空-地"一体化监测体系的实施,有效提升了保护效能:


布设红外相机网格点45处,实现对野生动物的实时监测。


建立3公顷银缕梅保育基地,作为人工繁育和科研的核心区域。


开展社区共管,划定12公里人为干扰控制带,引导周边社区参与生态保护,形成共建共享的保护格局。

 

五、科研与可持续开发


2023年科考发现,在人工干预下银缕梅幼苗自然更新率达7.8%,这一成果为该物种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当前,园区正推进多项科研与开发项目:


建立大别山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:致力于收集、保存和研究区域特有及濒危植物,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支撑。


开发森林疗养指数模型(FTI):该模型已获国家林草局认证,通过整合森林环境因子,科学评估森林疗养价值,推动生态康养产业发展。


规划生态研学线路8条:年接待科考团队超200批次,成为集科研、教育、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基地,促进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良性互动。

 

数据来源
潜山市林业局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(2024)
安徽省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(2023)
安庆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团队论文数据集(2022-2025)

金紫山省级森林公园 自然资源 研究报告
评论
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!